目前分類:日本—北海道 (46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札幌是北海道最大的城市,人口超過180萬人,也是北海道道廳(自治體管轄單位,例如:高雄市政府)的所在地。札幌地區約在11月中將下初雪,也正式宣告冬季的來臨,一直到隔年的四月,積雪才會逐漸融化,並迎接春天的到來。在最冷的1、2月份,札幌地區的月平均溫度在0℃以下,月降雪量約在200毫米左右。由於天氣寒冷,積雪不容易融化,因此這段時間,街道上變成為一片銀白色的世界,不僅道路兩旁是積雪、屋頂上、樹枝上也都有一層厚厚的積雪。1950年札幌市觀光協會與札幌市聯合替這個祭典起了開端,往後數年,陸續有學校、政府機關與自衛隊的投入,利用機器製作大型冰雕與雪像,慢慢打響札幌雪祭名號。

夢想超特急有幸在2002年參加第52屆的札幌雪祭,雪祭的會場計有「大通公園」、「薄野(Susukino)」與「真駒內」三個會場,其中又以「大通公園」會場的規模最為壯觀。大通公園的會場從「大通西1丁目」到「大通西12丁目」,總計有12個街廓(Block),每個街廓(丁目)皆是個迷你會場,會場總長度約有1.4公里以上,會場包含了兩個地鐵車站(東西線「大通公園站」與「西11丁目站」)。在大通公園的札幌鐵塔前拿了本觀光導覽手冊,便展開各迷你會場的參觀活動,每個會場都有各自的主題活動,並設有紀念印章,遊客可以在導覽手冊上蓋滿紀念章,以玆紀念。本屆的雪祭以各種世界知名的建築物為主軸,令人印象最深刻的是企業會場中,讀賣新聞社為了慶祝巨人軍優勝而推砌出來的大型雕像,雪雕像以球員歡呼的姿態呈現,每逢整點,現場並有紀念繪馬與飲料大放送,夢想超特急也不甘人後,排隊上台領取這獨特的紀念品。


Tomashsi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搭乘昨晚23:00發車的特急「利尻」號特快車,抵達「稚內」站時,已經是清晨6時許。看著窗外紛飛的大雪,真不想揹起背包離開這溫暖的車廂,來到車外零下10度的寒冬中。 這是日本最北端的車站,稚內(Wakkanai)。緯度是北緯45度31分14秒,相當於中國東北哈爾濱市的緯度。日出前的天色灰暗,雪陣陣的飄著,路旁的積雪約有20公分,上學的高校生仍穿著短裙在溼滑的路面上走行著,真是太佩服這些愛美的女孩了!這就是北國的世界,是生長於熱帶地區的我們難以想像的。 對於鐵道旅行者來說,日本最北端的稚內站有種神秘的吸引力,引導你前往這兒來造訪,或許這就是極端站的魅力所在吧。但想要繼續前往日本最北端之地-「宗谷岬」,對沒有私家小汽車的背包客來說,搭乘定期觀光巴士(宗谷交通)是個不錯的選擇。花上3300日幣,就可以參加半日的導覽活動(Local Tour)。活動內容包括:搭乘觀光巴士前往「宗谷岬」、體驗冰雪樂園的滑雪與冰上活動、參觀「野寒布岬」等。 在稚內站前的巴士總所購買了Local Tour券,8點30分便準時開車出發了!定期觀光巴士上配有旅遊小姐(其實是ㄚ桑),除了沿途介紹各個景點外,偶爾還會說說笑話、唱些日本民謠帶動氣氛,雖然這些笑話與解說我都聽不懂,但是滿車歡愉的氣氛也感染了我的心情,不再隨著灰暗的天空而低沉。 早晨9時的「宗谷岬」,路旁名產店前的電子LCD上打出的溫度是「-9℃」。陣陣寒風刺骨,冷的我直打哆嗦。這兒就是日本國土的最北端-「宗谷岬」了!在紀念碑前立有「日本最北端之地」的石碑,旁邊並有日本探險家「間宮林藏」的雕像,當天晴時,從這兒可以見到遠方的俄羅斯領土-「庫頁島」。離家3000里的我,站立在「宗谷岬」的紀念碑前,俄羅斯的領土已經進入到了目視可見的階段,心中澎湃不已,真希望哪天也能像間宮林藏一樣到「庫頁島」探險,想必也是人生難的的經歷!在名產店內買了張「日本最北端宗谷岬到著證明書(¥100)」,紀念來到日本最北端的這一天,真的是很有價值的紀念品,畢竟台灣旅行團能拉車到稚內旅遊的並不多見,也不容易。

接著觀光巴士來到冰雪樂園,樂園內設有冰上溜滑梯、雪屋、冰雕等遊樂設施,對於來自東南亞的遊客來說,這些都是難以見到的。在服務處內租借了一雙雪橇,來個滑雪初體驗;抓起地上的雪塊,來個雪球大戰;從冰梯上快速的滑溜下來,屁股冰冰涼涼的,真是新奇的體驗啊!原來北國的冬天,也有那麼多的休閒娛樂。 稚內公園的「開基百年紀念塔」是紀念稚內開拓百週年而建立的,搭乘纜車便可快速抵達(來回¥240)。這個純白色的紀念塔位於小山坡上,視野極佳。在此可以遠眺整個稚內港的景色。被大雪覆蓋的稚內市區、冰雪密封的稚內碼頭、鄂霍次克海上的流冰,樣樣都是構成美景不可缺少的元素。 「稚內」是日本最北端的城市,由於極靠近俄羅斯,港口也設有定期船往返「庫頁島」,所以在稚內遇見說俄語的俄國人也不令人訝異了!由於與俄羅斯交往密切,稚內市內的路標甚至是日文與俄文並列,在大和民族的領土上有著濃厚的俄羅斯風情,這是「稚內」與其他城市不同的地方。或許下次造訪「稚內」時,就是備妥俄羅斯護照,要搭船前往「庫頁島」的時候了!想必那時候,心中會興奮不已吧! 搭上午後的特急「宗谷」號特快車返回「札幌」,月台上的路標標示著距離各大城市的距離。「札幌396公里」、「東京1596.1公里」、「日本最南端的車站-西大山3216公里」,極端站的魅力再度發威,加深您對這個城市與車站的印象,或許在數十年後,您已忘記稚內的風光景色,但你必定不會忘記這是日本最北端的城市。造訪一般旅人不易造訪之地,是種成就感!也是種驕傲吧!


Tomashsi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「札幌(Sapporo)」是北海道第1大城,同時也是日本第5大城市,僅次於東京、橫濱、大阪與名古屋。在這人口規模逼近200萬人的大城市,市內的大眾運輸必定扮演重要的角色。札幌市的交通運輸是由公車、地下鐵與路面電車組成。札幌地下鐵於1994年通車,共有「東西線」、「南北線」與「東豐線」三條路線,另外的軌道運輸就是日本緯度最高的路面電車系統—「札幌路面電車」了!

「札幌路面電車」於1918年開始營運,最盛時期的路線長度達25公里。但由於1972年的札幌冬季奧運大肆興建地下鐵路線之故,與地下鐵平行、重複的路線開始被廢止與縮減,如今僅剩8.4公里,路線也從全盛時期的11條,減縮成為目前的3條。目前僅存的軌道線(3條路線合併而成,又稱一条‧山鼻軌道線),是從觀光地「薄野」到「西4丁目」,起迄點間僅有5個街廓(約500公尺),但環狀的路線補足了地下鐵的不足,尤其是與地鐵相近的「西15丁目」、「薄野」等站,通常是旅客相互轉乘的匯集地。

「札幌路面電車」採全線均一價格,170日圓。一日券則是300日圓,可無線次數上下車。尖峰時間班距3分鐘,9點至17點的離峰班距則是7至8分鐘。夢想超特急在人潮匯集的「薄野」站上車,搭上以深綠色為主體的電車,體驗路面電車穿過林立商業大樓的感覺,是一種現代中的樸實感!很難想像吧~

Tomashsi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經過了一夜的休息,起床時望著窗外厚厚的積雪,欣賞著北國銀白色的世界,在冬天,日本室內大都附有暖氣,因此並不覺得冷,反而有點悶熱。有鑒於昨晚發生的突發狀況,夢想超特急決定更改緊湊的行程,原本今晚要前往道東的「網走」觀看冬季特有的流冰,明晚從「網走」殺到日本最北端的城市-「稚內」,連續兩晚的夜行列車肯定讓人精疲力竭,在一番取捨之後,決定放棄特急鄂霍次克流冰號(北海道列車名,冬季限定)的誘惑,續住札幌1晚,明晚再從札幌出發前往稚內,因此今日便可展開悠閒的小樽之旅。

北海道道央地區的大風雪,讓看似悠閒的小樽之旅變得一點也不輕鬆。旅館外雪深超過膝蓋的厚雪讓人寸步難行,戴著雪帽與手套,穿著厚重的外套,穿了2件褲子與襪子,但仍是十分寒冷,臉頰與鼻子馬上紅了起來,耳朵冷到快掉下來似的,卻只見上學的高中女生仍穿著短裙與泡泡襪,令人咋舌。

從JR札幌站搭上快速列車,約30分鐘便抵達距離札幌40餘公里的小樽市。站外大雪紛飛,超特急冒著峰選沿著站前道路直行,兩旁盡是厚厚的積雪。小樽是個充滿歐風的城市,許多著名的建築物充滿歐式風格,例如著名的日本銀行小樽分行就是個列入重要文化財的古蹟。天氣冷的可以,如果脫光衣服,應該會凍死路邊吧!果不期然,在經過市區的街道時,抬頭望著電子溫度計,上頭大大的紅字「-11℃」,讓我為之一顫,這是目前為止超特急待過最低的氣溫了!

Tomashsi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擔心的事情終於發生了,列車出了「吉岡車站」後,登上了北國的土地,但卻停了下來,我望著窗外茫茫的大雪,天色已經暗了下來,車上廣播著我聽不懂得日語,車廂內的JR員工一聲驚呼,過了一會兒,矮矮胖胖的列車長跑了過來,起初用日語機哩瓜啦的講了一堆,在我拿出JR PASS與「特急北斗19號」的車票給他看後,我們間的交談才轉變為生澀的英文。不過列車長濃厚的日本發音,讓我完全聽不懂他所說的英文,直到他用兩個食指交叉,口中不斷說著『だめ』,並指著窗外,我才慢慢了解列車因暴風雪誤點了,已經趕不上「特急北斗19號」,而他也正在教我待會到函館車站後,如何轉乘發往札幌的最後一班列車「特急北斗21號」。在此,幾位JR員工都跑來座位旁跟我交談,比手畫腳跟我說明狀況,並熱心的畫地圖教我轉乘,讓我十分感動。

雖然遇上暴風雪造成列車誤點,但縝密的行前規劃讓我沒有因為列車誤點而措手不及,我早在青森車站便加劃了「特急北斗21號」的車票,所以並不擔心因沒有座位而須站立。列車誤點了1個多小時,當我踏上函館車站月台,月台上的狂風暴雪讓我難以張眼。在和福澤先生與JR員工道別後,我便在月台上等候「特急北斗21號」的到來(也因暴風雪而誤點)。因今晚預定住宿的札幌國際青年旅館check-in時間是23:00分以前,算算列車到達札幌的時間也超過23:00分,所以我便冒著風雪在月台上播打公用電話到旅館,說明因列車誤點而會晚點到達,希望旅館能幫我保留住宿房間,無奈怎麼打也打不通,直到列車進站,我才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上車。

前往札幌的最後一班「特急列車北斗21號」也因為暴風雪晚了約60分鐘發車,我不安地坐在位置上,心中惦記的是今晚是否能順利進駐旅館,我利用列車上的公用電話繼續撥打,但還是不通,直到我聽到了熟悉的語言。坐在我身後的是一對來北海道渡蜜月的香港情侶,我回過頭用中文跟他溝通,還好中文和廣東話有些類似,在了解我的難處後,他很熱心的用英文幫我問座位附近的日本人是否有行動電話,在此,幸運之神眷顧了我,附近一位約20多歲的日本女生用很流利的英文開始與我們交談,我用英文告訴她我所遇到的問題,她很乾脆的跟我要了旅館的電話,便用她的行動電話幫我打到旅館,用日語和旅館老闆說明我因暴風雪列車誤點而晚點抵達,並幫我保留房間,讓我放下我心中的大石頭,不安的心情得以平復。後來經由聊天得知她是一位英文老師,在補習班教英文,難怪說起英文來並沒有日本人特有的音調,我也一再的向她道謝,感謝她的協助,她也微笑的跟我說別客氣。我回到座位上吃著車上販售的海鮮弁當,心情平復許多,列車在23:45分抵達札幌車站,在和熱心協助我的日本女生交換名片道別後,我撘上計程車抵達住宿旅館(第1次在日本撘計程車),計程車司機也很愉快的與我用英文交談著。

Tomashsi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在大雪紛飛的青森車站,積雪覆蓋的月台像是上了一層糖霜似的,只是這冰冷的糖霜讓人無福消受。

搭上14:07分的快速電車「海峽7號」,準備前往「龍飛海底」車站參觀。參觀「龍飛海底」車站,除了購買車票外,還必須購買「龍飛海底車站見學券(¥840)」,見學卷在JR東日本與JR北海道各主要車站綠色窗口均可購入。海峽號共有5節車廂,其中1節是指定席,深咖啡色的車身上,彩繪著卡通「多啦A夢」劇中的登場人物,車身上大雄、靜香親切的向我招手,這就是深受日本孩童喜愛的海峽號列車,每當夏日時節總是一位難求,利用卡通人物吸引低年齡層的旅客,讓我不禁對JR北海道與JR東日本精明的行銷手法感到欽佩。

1988年開通的青函海底隧道全長53.85公里,日本人稱為「Zone 539」,是目前世界上最長的海底隧道。隧道的剖面直徑有9.7公尺,軌枕到架空線的高度是7.85公尺,設有窄軌與標準軌兩條軌道,窄軌(1067mm)供目前的JR行駛,標準軌(1435mm)則供未來新幹線使用。青函隧道分別在津輕海峽兩端設有「吉岡海底(北海道端)」與「龍飛海底(本州端)」站,「龍飛海底」車站位於海面下240公尺(最深處),車站除了供臨時停車與隧道安全監督的功能外,更放置了一些青函隧道施工時的歷史圖片、機工具、工程施工法與人像等,讓旅客參觀時能了解工程之浩大與艱辛。

Tomashsi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«123
Close

您尚未登入,將以訪客身份留言。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

請輸入暱稱 (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)

請輸入標題 (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)

請輸入內容 (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)

reload

請輸入左方認證碼:

看不懂,換張圖

請輸入驗證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