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從小開始學習的歷史課,每當講到各朝代的外交發展時,不免提及與鄰國的文化交流與武力發展,例如疆域範圍、藩屬進貢等。其中最常提起的,應該算是「朝鮮半島」了吧。不論半島上的國名是「新羅」、「朝鮮」、「百濟」還是「高麗」,都與中國文化脫離不了關係。

來到韓國的夢想超特急,時常為了看不懂韓國文字而苦惱,而其實韓國跟日本一樣,也是有「漢字」的。如果報紙、看板上的韓文同時加註「漢字」的話,或許就不會那麼另東亞的觀光客苦惱了,同時也能提高東亞等鄰國旅客前往韓國旅遊的意願也說不定。

這天,超特急來到首爾市中心的「景福宮(Gyeongbokgung)」,這座宮殿是朝鮮王朝首屈一指的皇宮,建造於西元1395年,至今已經有700多年的歷史了。這當中歷經多次的燒毀與重建、拆除與再建,直到1990年韓國政府進行大規模的復原工事,才有今日的風貌。「景福宮」位於首爾地鐵3號線出口5號,步行約5分鐘的地方,交通來說十分方便,參觀票價是3000韓圓(約90元台幣),票價同時包含免費的團體解說,包括中文、日文與英文等語言,解說時間約1.5小時,可依需求自行在「詢問處(Information)」前等候解說團出發。

在進入「景福宮」參觀之前,「興禮門」前聲勢浩大的衛兵交接典禮,是一定要看的。由於不需付費進入即可參觀,往往在典禮時間(每整點1次)還沒到之前,四周便圍滿了觀看人潮。來到這兒的旅客,以歐美、中東人士居多,或許這種穿著傳統服飾、循古禮的儀式,正是最吸引這些旅客的地方吧。





「景福宮」是朝鮮王朝(又稱李氏王朝)太祖李成桂所建造,此時期相當於中國明朝。由於此時期的朝鮮,是明朝的朝貢國,雖文化深受影響,但在宮殿建築與宮廷制度上,仍不能逾矩,例如,不能使用皇帝專用的黃色,也不能自稱為皇帝等。「景福宮」就是在此限制下興建完成的,雖然「景福宮」內大大小小的宮殿設計與命名,多仿效於中國,例如:辦公時的「思政殿」、祭典場所「勤政殿」、就寢時的「康寧殿」等,惟其規模大小均不得大過當時位於北京的中國皇帝宮殿。來到此地的超特急,很幸運的跟上了來自中國的旅遊團,因此這方面獲取的歷史知識,都是來自於口若懸河的導遊中。隨著導遊的介紹,超特急也慢慢對韓國的歷史稍有瞭解,也瞭解當時的朝鮮王朝是如何在中國的朝貢國下發展本身的文化。





最令超特急印象最深刻的,還是對於「慶會樓」的解說,由於「慶會樓」的功能是接待來自中國的特使,因此建築上特別講究。一般而言,宮殿的屋簷末端,都會以「動物」的數目,如猴子,來代表建築的重要性。位於「勤政殿」上的數目是7個,但「慶會樓」的數目卻是「景福宮」內最多的11個,顯見當時中國特使的身份地位,比朝鮮王朝的君主,大上太多啦!也正因為如此,「慶會樓」每日只開放180名旅客參觀的限制(每人5000韓圓),更顯出其參觀價值。



隨著中國導遊的解說,超特急得知其實韓國的中老年人,大多數是會讀寫「漢字」的,只是現今報章雜誌上的韓文,多是以字母的型態表現,諸位可以在腦海中想像中文報紙內文,全部以「注音符號」呈現的模樣。而現在的韓國年輕人,則因受到民族意識抬頭的影響(不想承認與中國文化的關係),揚棄了「漢字」的學習。一般來說,多數只有在書寫自己姓名的時候,才會寫出「漢字」。是因為如果在名片上只有印上「ㄌㄧˇ ㄔㄥˊ ㄧㄝˋ」的話,可能會出現很多組合呢!例如:「李承燁」、「李成業」、「李澄夜」,更增加了同名、同姓、同發音的困擾。



如今的「景福宮」內,還有多項復原工事正在進行,例如:李朝高宗居住的「乾清宮」、妃子們居住的「咸和堂」等,預計將在2009年完成。超特急雖還未曾去過中國「北京」,但來到韓國首爾的「景福宮」,見識到了朝鮮文化建築,也認知到中國文化對於韓國的影響,當然還有空氣中進貢國淡淡的哀傷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Tomashsi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